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

期刊导读

生物学论文_长江流域片2000-2015年植被NPP时空

来源: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12-07
文章目录

1 研究区概况

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

2.1 数据来源及处理

2.2 研究方法

    2.2.1 趋势分析

    2.2.2 相关性分析

    2.2.3 地理探测器

3 结果与分析

3.1 长江流域片植被NPP时间变化特征

3.2 长江流域片植被NPP空间变化特征

3.3 长江流域片植被NPP驱动因子

    3.3.1 植被NPP与气候因子

    3.3.2 植被NPP与地形

    3.3.3 植被NPP与土地利用

    3.3.4 因子影响力探测

4 讨论与结论

4.1 讨 论

4.2 结 论

文章摘要: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评价全球变化背景下植被生长状况、陆地生态系统质量、资源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。基于2000—2015年的MODIS NPP产品MOD17A3数据,结合DEM数据、气象数据、土地利用数据,运用趋势分析、相关性分析、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,探讨长江流域片植被NPP的时空特征,揭示了各驱动因子的贡献率。结果表明:(1) 16 a间植被NPP均值在478.4~547.4 gC/(m2·a),平均值为516.5gC/(m2·a),流域内NPP整体表现为缓慢上升趋势。(2)流域内NPP空间分布格局为自东南向西北减少,16 a间大部分地区NPP值基本不变,云南省迪庆州、贵州省毕节市西部增长最明显,下降区域多分布于贵州省东部。(3)研究区内植被NPP与气温、降水均呈正相关;NPP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,2 000~3 500 m海拔范围内植被NPP值最高,且集中于横断山区;坡度小于15°的区域对整个研究区NPP值贡献最大;林地面积最大且NPP均值最大,对研究区的植被NPP值贡献最大。(4)各因子对NPP的解释力排序为海拔>气温>降水>土地利用类型>坡度,单因子海拔对NPP的解释力最强,海拔与气温双因子交互作用对NPP的解释力最强。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。

文章关键词:

论文DOI:10.13869/j.cnki.rswc.2022.01.019

论文分类号:Q948